通过我,在斐济连接了两个素未蒙面的人,帮助了一个初来乍到的中国人。
第四封来自斐济的信
露,
太平洋海岸线的日出今天没有被我错过,不到6点的清晨,大海如胶似漆波浪起伏,天空没有太阳强烈刺眼的轮廓,只有光布满云层。远处有车在公路上行驶,打着灯,像黑森林里的萤火虫。我如同一个需要吸收能量的稻草人一样伫立在沙滩上,静静地凝视浩瀚的远方。我在想,那些年我弱到坐公交都会吐的时候,在家门口吃着牛油面的时候,考试成绩不好不敢回家跟家长说的时候,在火车站排队检票的时候,捧着自己的存钱罐心里美滋滋的时候,没有任何迹象能预测到,有一天我的双脚会被南太平洋的浪花拍打。我们都是漂流瓶,生命的长度决定我们能有多少时间漂多少里路,一切都像安排好的,一切经历一生只有一次。
在Vatukarasa Village 的最后一顿饭,老婆婆做了烙饼,蘸着白色的椰汁吃,她的其中一个儿子在聊天中告诉我,他去过新加坡、马来西亚、香港,回来后会把在外面看到的事情讲给家人们听,告诉他们外面的世界。有一次他在中国一个餐馆吃饭,服务员给他一双筷子,他不会用,也没找到勺子和其他餐具,索性直接用手抓着吃,然后餐馆里所有人都笑了。
在他们这个部落是非常注重“尊重”的,他们尊重自己的部落语言、尊重家庭仪式、尊重长者和他们的信仰基督、尊重外来人、尊重自己的传统习俗并一代代延续。但是国内很多地区是缺乏这种尊重意识的,跟人群素质有关,那个服务员看不出筷子不适用于外国人,餐厅不懂得要多备几种类型的餐具,难以认可国内的教育能力。
他们这个村有200多个小孩,是他们这个地区最大的“家庭单位”,人丁兴旺,房屋盖的也扎实。早上我看着那些小朋友背着小书包手拉手在草地上跑着去上学,时不时回头用大眼睛看着身后的人,脑海里闪现出好多电影画面。上午8点第一节课,到下午3点多放学,所有的孩子必须4点到4点半到家,没有人酗酒、争吵。我看不出这样的平衡是靠法律和政府管出来的,内心有信条,家庭有风俗传统,人人信守之。
在斐济,一天会下好几次雨,太阳依旧高照,无人撑伞,不一会儿就晴空万里。上午十点多,简单的送行仪式之后Suka和我在路边搭乘大巴车去往Pacific Harbour Arts Village(太平洋港的艺术村)这是一个人工造的“伪村庄”,不像Vatukarasa Village这样的是真的村庄。我们住在Tsulu青年旅社,Suka给我安排一个单间,大床,她自己住的上下铺的多人间。
我很喜欢坐在大巴车/公交车上奔驰于公路上的感觉,不关车门,路边招手即停,要下车的时候提前摇一下车上的铃铛或敲玻璃窗户,司机就会把车停靠在路边,乘客下车的时候塞钱给司机,路费很便宜。遇到反向驶来交汇的车辆,双方司机都会竖起大拇指伸手到窗外互相打招呼,哪怕飞驰而过也会这样。走在路上任何人都会主动跟你打招呼的,于是我也主动跟他们打招呼说: Bula=Hello,Nivaka=Thank you。每个车上都放着本地特色的动感音乐,真的很动感、节奏很强烈。窗外是繁茂的植物和碧蓝碧蓝的大…海…(世外桃源,美极了!)
入住我的单间时,遇到隔壁一个广东来的男的(我称呼他为蔡工)带着两个孩子,准备送他们来斐济读书一年,他办了投资移民准备陪读,但是他英文不好不会说也看不懂,不知道该怎么租房子和找工作。我帮她解决了在当地银行开户需要去哪些地方准备哪些资料的问题,还给他了一个在斐济生活很多年的广东人的电话号码,也就是我到楠迪第一天住的Beach Escape Villas度假村的那个林老板,我打电话给他说明情况,他愿意帮忙提供一些必要的信息给这个未曾谋面的广东人。通过我,连接了他们俩,帮助了一个初来乍到的中国人。
到这个岛上四天了,我是安全的,跟Suka相处的也很好,晚上我询问她是否一起出去吃晚饭,她说今晚不饿想呆在房间里休息,可能是下午陪我游泳有点累了吧,不过她给了我50fiji,建议我在附近吃。斐济人周六日不工作,平时的工作也不像国内那么密集,他们经常躺下,不会把一天安排的满满的,像我这种定时定点总问她一会儿我们干嘛的时候,她总是说sleep,与之相比我有点计划强迫症了。想想国内的跟团游把人每天行程安排的跟奔命似的,生活状态也是忙碌不堪,所以没有具体到上午、下午、晚上的计划让我开始还真有些不适应。现在懂啦,要适应和融入斐济时间!
我收到你的2封回信,没有漏掉吧。每天有个姑娘给你这么写信,你什么感觉啊,我还没这么有仪式感过,小伙子,你别得意昂。
Good night,dear!
笑芸 2016.3.23
我给笑芸的第三封回信
亲爱的,见信好!
每天下班后,最期待的事情就是尽快停下来慢慢的放着音乐,仔细品读你发来的文字,仿佛置身于其中,感受到太平洋的风,听到海浪打在脚上的声音,还能看见那束微光,一点都不刺眼,是温暖的,这是读你的文字,听你的声音所传递出的当下体验。
如你所说,看似他们很穷,但是他们很富足,很多时候我们追求的自由、自己掌控自己的生活、随心所欲,在他们看来这些都是很自然的,但是在国内都是很奢侈的诉求,他们每天都享受着。包括关乎文明与教育的议题,他们没有巨额的投资,但不影响他们对教育的重视,他们对未来的重视,乃至对文明的推崇与传承,人与人的尊重,人与自然的尊重。
你融入当地、体验当地的生活、并连接本地与世界、连接人与自然、连接最原始的渴望,你也是那个Hub呢!我也有被你的文字所影响到,你的一封封信也在开阔我的视野,等你回来的时候,我一定会让你好好的把这系列信件梳理成系列文章,在CAPE搞出一个专栏系列呢!
这两天你不在,我也很乖,认真工作,认真接单(airbnb和在行都有单子在服务),认真生活(每天有认真养胃、和小米粥、自己烙饼呢!)、还非常认真的思念你!
昨晚回来有点晚没有回复你上一封信,这是给你回复的第三封信哈,以前通过书信的方式,现在我们通过邮件,虽然比十万八千里还要远,但是我的心和你的距离是零。
爱你的露露 2016.3.24